牟汶河,古称牟汶水,因流经古牟国所在地牟城而得名。与支流瀛汶河、石汶河会合后又称渐汶河。也就是说,牟汶河有一段称为渐汶河。
这段的起点是和赢汶河相汇开始,至大汶口和柴汶河相汇结束。大汶口相汇后就始称大汶河,所以牟汶河和柴汶河在大汶口汇流,也可以说是渐汶河和柴汶河在大汶口汇流。
渐汶河之名出自何处?始自何时?史料记载,因流过渐汶村,始称渐汶河。《历史记忆》中介绍渐汶村史,始建于元朝,有大户封家,村周围有三处封家墓地,可见其家大业大,富甲一方,所以此时村名为“静封镇”。
清末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闹长毛”,兵革不息,流民遍地。为避免兵匪骚扰劫掳,在村周边挖沟成为堑壕,村名改成了“堑汶村”。后认为“堑”字不吉祥,加之村落位置优越,恰处牟汶、赢汶、柴汶汇流之地,因此,更名为“渐汶河村”。“渐”者,俗义为:逐渐,靠近的意思,紧靠汶河的村。此段汶河也就被称为渐汶河。这样看来,渐汶河之名源于渐汶村名。
假设先有“渐汶河”这个名字,那么渐汶村的几个邻村,也在汶河岸边,应该也与渐汶河这名字有些关联。查一下临近几个村庄名字,北边刘家疃村,南邻东郭庄村,河对岸王家行,大王村,东埠、西埠村都在汶河岸边,但村名都与渐汶河此名毫无关系。如果先有河名,后有村名。这些村名应该多少与河有些关联,不会毫无体现。可见,河是因村而得名。
渐汶河村自元朝建村,已有750多年的历史。那个时候的渐汶村紧邻大河,水源充沛,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设置了驿站,商人在此囤积货物,应该是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商业往来覆盖泗水、汶上、新泰、章丘。出现了“静封镇”这个村名,至今留有很多古迹可佐证。
当清朝末年出现“闹长毛”时,需要挖堑壕以自保,出现了“堑汶河”村名。后感不雅,改为渐汶河村,这样算来距今也已一个半世纪的时间。
这样算来,”渐汶河”这个名字也就出现了15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