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唱机

电唱机的选择

电唱机的基本结构电唱机的外形结构如图1所示,它有电机、机械传动系统、拾音系统和机箱等部分组成。


1.电机为电唱机的动力,是心脏部分,电唱机要求电机的转速要稳定,振动小,体积小,重量轻,噪声小。目前用于电唱机的小型电机有罩极型电机,磁滞同步式电机,直流微型电机,低速多极无刷伺服电机等,其中罩极型电机应用广泛。

2.机械传动系统电唱机的机械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胶带、胶轮、

宝塔轮和唱盘。

传动胶带、胶轮的任务是通过摩擦传动将电机的转动传递给唱盘,使唱盘也转动。宝塔轮的功能则是控制唱盘的转动速度。我国目前生产的唱片有粗纹和密纹之分。粗纹唱片使用时转速为每分钟78转,密转。为了使电唱机能适应不同唱片的工作,

1/3

纹唱片使用时转速为33

唱盘转动速度是可以调节的。电唱机正是利用宝塔轮的不同直径来控制唱盘的转速。

唱盘是安放唱片的圆盘,对唱盘的要求:安装平稳,转动灵活,不摆动。

3.拾音系统是将唱片中所记录的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主要由音臂与唱头(即拾音头)组成。

音臂的作用是支撑唱头,使它能在唱片上灵活运动。音臂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个重要部分,它在两个方向上(纵向和横向)灵活转动,而且质地轻巧,并适应唱盘转动时的动平衡条件。

唱头(拾音头)是电唱机上的关键部分,其质量优劣决定电唱机电声性能的好坏。常用的拾音头有电磁式和压电式两种。由于压电式唱头灵敏度高,重量轻,所以应用尤为广泛。压电式拾音头的基本构造如图2所示,它由唱针、压电晶片、支架和输出导线组成。唱针直接与唱片接触,感受唱片记录的信号,并将它传递给压电晶片。压电晶片能将机械形变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这就是声电转换过程。拾音头



生抖颤。检查方法:将转速调至每分钟78转,启动开关使唱盘匀速转动,这时用一直尺紧靠唱盘平面,观察转动过程中,从直尺与盘面缝隙大小的变化即可判断其抖颤程度。

3.质量好的电唱机,在唱盘空转时,噪声极小。

4.将音臂左右摆动几次,观察电源接触开关是否灵敏。一般在唱头摆动过2厘米左右应启动唱盘开始转动。唱臂退回原位时,应能切断电源。

5.放上一片质量较好的唱片进行试听。先听音量,音量的大小说明唱头灵敏度的高低。再听音乐间隔处有无噪声,有无与唱片转动相同周期的杂音。最后听声音的清晰度和音质。

6.外观检查:检查各部分有否破损、锈蚀之处,机座可否安放平稳,防震弹簧能否起作用等。

电唱机的使用与维护

电唱机的合理使用和注意维护是提高放音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条件。

注意电源电压电唱机电源变换插头一般置于220伏档上,若当地电压只有110伏,必须更换电源变换插头。否则机器无法正常工作。注意放置电唱机应放置平稳,不能摇动,否则唱盘上下晃动影响放音效果。

注意防震人的走动与外界振动,都能引起电唱机的振动。严重时,使唱头跳出唱片的音槽而造成唱针与唱片的损坏。目前生产的电唱机一般都在面盘上安装防震弹簧,并用螺丝调节,如图6所示。使用时应将防震螺丝松起,使弹簧起作用。不用时,或需要搬动时,应将防震螺丝锁紧,防止面盘松脱。必须注意,即使装上了防震弹簧,也只能减少震动对电唱机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仍要注意防震。

注意转速的选择与唱针的选择使用粗纹唱片时,转速为每分钟1转(每分钟45转和16转的

78转,使用密纹唱片时,转速为每分钟33

唱片已极少使用)。放粗纹唱片,必须使用粗纹唱针;放密纹唱片,要用密纹唱针。粗纹唱针比密纹唱针要粗四倍,在使用时应当注意区别。3

使用薄膜唱片时唱盘上应先垫衬一片塑料硬片。因为薄膜片太软,若唱盘面太小,则薄膜片外缘处无法承受唱头的重量。

电唱机常见故障及修理

接通电源,唱盘不转动

1.电源线脱落,应重新焊接好。

2.音臂下部接触开关失效,应适当调整簧片的位置,清洗触点。若已损坏,应更换开关。

3.调速开关未定位:当调速开关置“0”位时,传动胶轮不与唱盘接触,所以,应将开关置78转档或33转档。

4.电源电压太低,电机无法启动。应加接调压器,提高电压。

5.传动系统失效。可能是传动胶带脱落,应重新装好。若胶带或胶轮损坏,应更换。

6.电机烧毁。必须更换新电机。

唱盘启动困难

1.电源电压偏低,电机启动困难,应加接调压器适当升压。

2.电机主轴干涩,摩擦力大,应加入轻质润滑油。

3.传动系统因油污而打滑。应用干净的脱脂棉花措擦干净。

转速不稳,间或停转

1.传动系统因油污而打滑,可用干净的脱脂棉花措拭干净。

2.传动胶轮变形,引起转速不稳,应更换新胶轮。

3.某一转轴不正,引起胶轮摆动,造成转速不稳,应拆换新轴,认真组装。

放音无声

1.拾音头外引线脱落,应予焊上。

2.拾音头损坏,应予更换。

放音时声音轻微

1.可能是拾音器失效,灵敏度下降。应更换新唱头。

2.也可能是唱片陈旧,应换新唱片重新试验一次。

噪声大或失真严重

1.唱针选用错误,应检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