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历(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年号)朝共48年,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禁海,致使瓷器产量剧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外销驰誉海内外,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见踪迹。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风格一直影响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器的面貌。


0023明万历青花龙凤纹笔船

尺寸31.3cm

成交价RMB948,880

香港蘇富比

胎釉

万历青花胎土淘炼不够精细,官窑小件器物胎体精细致密,且白腻,大器稍差,釉面光润肥厚,足内施亮青釉。总体质地不如前朝,较粗松,制作工艺也不如前朝精细。

0586明万历官窑青花龙凤纹盖盒

尺寸直径24.5cm

成交价RMB1,092,500

北京东正

青料

万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料,基本上也和嘉靖、隆庆的青花瓷器风格一致,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或江西产的青料(“无名子”和“元子”)。其色不比嘉靖青花那样浓艳,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色调蓝中微微泛灰,有沉静之感。

3105明万历青花龙凤纹茶壶

尺寸高20.2cm

成交价RMB659,750

佳士得香港

造型

与嘉靖器无太大变化,盛行制作大器之风。造型之多为明代之首。并创造了一些新的器物,有筒瓶、壁瓶、莲花瓣式盘、四吉祥开光花鸟盆、高达73厘米的大瓶和多棱器。官窑除继续烧制难度极大的龙缸、屏风等超大器以外,还烧制像大罐、花觚、座墩等大器,像棋盘、棋子、笔管、烛台以及日用品等小器物。大器多粗砂底,外底中心微内凹,常于中心处施釉如肚脐。做工前期较精细,后期较粗糙。镂空与雕塑技法普遍使用,是其特色。

0108明万历青花龙凤纹瓜棱罐

尺寸高12.6cm

成交价RMB526,988

香港中汉

5229明万历青花龙凤纹大盘

尺寸直径38cm

成交价RMB552,000

北京保利

1090明万历青花龙凤纹蒜头瓶

尺寸高44.0cm

成交价RMB403,560

中国嘉德

绘画技法及纹饰

绘画技法早期采用类似隆庆朝的手法,线条有阴阳深浅之分;后期绘画简单潦草,笔法稚嫩。晚期有代表性的技法是青花淡描、铁线描和淡水点染,构图时用线条加极淡的青料单线或双线勾出图案的轮廓,线条流畅简洁,再加以渲染填色,画面颇有水墨画的效果。还有一些特有的装饰手法,如在白地蓝花的画面上加绘蓝地白花的纹饰,画面蓝白互映。还有在画面上预留的空白处用单线描绘主题纹饰,称为"预留空白"。

青花构图繁密、主次不清,稍显凌乱,很多器物里外满工,绘满了装饰图案,甚至在一件器物上绘了不同内容的二十几种吉祥图案。官窑青花器前期受嘉靖、隆庆两朝影响,纹饰题材多道教内容,诸如云鹤、八卦、八仙及其他仙人。中后期有龙纹、花卉、水禽、鸟兽、山水、人物以及“福”、“禄”、“寿”等吉祥纹饰。此时正面龙纹流行,龙鳞简化成锯齿形。鸟纹多样,或栖或飞,动势夸张。后期的山水、人物,图案生动豪放;景物远近有致,有透视感。此种风格不见于前代。其中,青花菱口盘上的图案往往是分格排列,每格内绘花卉、水禽、小鹿、锦鸡等图案,并常以“万”字纹边饰,构图别具一格。这种青花菱口盘主要是为外销而设计的,其式样对明末清初瓷器发生很大影响。万历官窑青花吉祥文字另辟蹊径,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类文字来表达祈福求吉的愿望。

0143明万历青花龙凤纹小杯

尺寸直径8.5cm

成交价RMB410,038

北京匡时

0074明万历青花龙凤纹双环耳瓶

尺寸高17.1cm

成交价RMB460,000

北京中汉

4041明万历青花人物龙凤纹盘

尺寸直径30cm

成交价RMB437,000

北京翰海

0637明万历青花龙凤纹小碗

尺寸直径9.7cm

成交价RMB360,136

北京匡时